在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现代性困境尤为突出。人本主义过度放纵人的欲望,资本催生的消费主义致使人类陷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泥沼,从物质匮乏走向精神苦闷空虚,经济下行时的内卷现象更是加剧了这种煎熬。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古代,儒家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时。例如,传统农业生产中的 “不违农时” 理念,就是依据自然季节变化安排农事活动,这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尊重,避免过度索取与破坏。这种观念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根基。现代社会中,工业的迅猛发展曾一度使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问题。而儒家天人合一观念提醒人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非自然的主宰,人类的活动应与自然相互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
从道德层面来看,儒家重德修身,将节制欲望视为最高美德之一。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节制人类的物质欲望同样至关重要。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无节制地膨胀,如过度消费一次性产品、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等,这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儒家思想引导人们反思自身欲望,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当人们秉持着儒家的道德观念时,会更自觉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行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行动中来。
再者,儒家将世界本质归结为道,落实在德性和宗族的理念,也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凝聚力与责任感的形成。在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底蕴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会更注重家族传承、社会和谐以及对后代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会延伸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因为人们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基础。例如,一些传统的儒家家族村落,会自发地保护周边的山水树林,将其视为家族的风水宝地和共同财富,世代传承守护的责任。
然而,在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曾遭受诸多误解与批判。从五四时期到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人们脱离历史背景无理性地批判孔子及其学说,甚至将国家的落后归咎于儒家思想。但实际上,其他众多文明也并非都因儒家思想而产生类似困境,且许多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地区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保留了儒家思想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这说明儒家思想并非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相反,其天人合一观念等精髓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当今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重拾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等优秀思想文化遗产,将其融入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中。通过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理解并践行儒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共生,摆脱现代性困境所带来的生态危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