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追溯“第一性原理”的源头及其对现代思考方式的影响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第一性原理” 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这位伟大的先哲,在哲学的深邃领域中提出了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
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为重要分界,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从自然出发,探寻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他们以自然为立足点,试图挖掘世界的本源。而亚里士多德将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家称为 “自然哲学家”,他所提及的自然对应的是 Physics,虽然后来的自然科学范畴更广,但这一概念为第一性原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虽师从柏拉图,却秉持着追求真理的信念,不盲目继承老师的学说,那句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即便无确切史料记载,也彰显出他的治学态度。他认为在物理和数学之前,存在着 “第一哲学”,也就是第一性原理,其在道理和时间上有着独特的 “第一” 内涵。
在现代,马斯克对 “第一性原理” 的推崇与应用,让这一古老概念焕发出新的活力并深刻影响着现代思考方式。马斯克从量子力学中获取灵感,量子层面与宏观层面物理规律的差异使他领悟到 “反直觉思维” 的价值,并进一步推崇 “第一性原理思维”。他以建造可回收火箭为例,传统火箭因只能使用一次而造价高昂,而他通过深入探究发现燃料成本仅占 1%,从而萌生制造可回收火箭的想法,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第一性原理的实践,打破了常规思维的束缚,就如同那个经典的 “把大象装进冰箱” 的段子,去除复杂假设带来的自我限制,直击问题核心。
与 “第一性原理思维” 相对的是人们常用的 “类比思维”。中国文化中大量存在类比、比喻思维,如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但马斯克认为类比思维只是走捷径,虽能带来一定创新却不够深刻。第一性原理思维强调刨根问底,追究最原始假设和最根本性规律,是一种本质思考、核心思考,追求的是从本质层面重新出发创建新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的延伸现有模式,而是实现从一条曲线到另一条曲线的突变,从一个轨道向另一个轨道的跃迁。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竺可桢从气候变化角度研究中国王朝更替,科学家从病毒、营养结构等视角看待历史事件,这些都是第一性原理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体现。它促使人们从最基础、最本质的条件和规则出发,不依赖横向比较和经验累积,遵循严密逻辑关系,拨开表象见本质。
同时,第一性原理也让我们审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那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故事虽广为传播,但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大多荒诞,因为其违背了正常的投入产出阈值空间。这也提醒人们要理性看待事物,不被低概率事件迷惑。
总之,“第一性原理” 从古希腊起源,历经岁月沉淀,在现代通过马斯克等的倡导与实践,深刻地影响着科技、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方式,引导人们突破常规,探寻事物的本质与根源,以更科学、理性和创新的思维去面对世界的复杂与多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