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平凡日子里的非凡追求 – 反思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与个人成长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经历着平凡而又琐碎的日子,每天阅读、听闻、目睹、感受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大多数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有一些却如涓涓细流,悄然沉淀,塑造着我们的气质与价值观。
冯友兰先生笔下真风流之人的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脱平凡的境界。拥有玄心,超越自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将自身融入天地万物;凭借洞见,不依赖复杂逻辑,直击事物本质;怀揣妙赏,对美有着深切敏锐的感知;饱含深情,对宇宙人生充满悲悯与同情。然而,反观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因缺乏这些品质,或斤斤计较,或浅见陋识,或流于世俗,或轻浮滥贱,与风流之美和高贵失之交臂。但气质本就无关外在的附庸风雅、矫情做作,它是岁月的沉淀,是人格的蓄养,静静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
张承志深刻地指出,人生不应仅仅满足于饱暖与财富,更应追求生的尊严与高贵,这关乎精神与气质。功名利禄不过是身外之物、眼前浮云,唯有自身的品位与气质,才是生命的终极表达。我们应思考生命之河该如何流淌,在平凡日子里找寻非凡的意义。
米兰昆德拉划分的做加法和做减法的灵魂,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做加法的灵魂不断表现自我,渴望与世界紧密相连,却可能陷入自我膨胀的危险;做减法的灵魂追求安宁,试图消减存在感,又可能走向彻底的失声。我们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走向极端。
孔子所倡导的 “仁” 与 “礼”,原本是针对统治阶层的政治理念和行为规范,却在后世被当作普世道德推广,引发了阶层间的抗争。我们应正确理解其内涵,“仁” 是 “礼” 的思想核心,“礼” 是 “仁” 的言行实施,礼仪是家庭和社会阶层间的双向伦理之道,而非简单的等级制度。
在平凡日子里,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点滴中培养玄心,学会放下自我;提升洞见,通过学习与思考洞察事物;培养妙赏,用心感受生活之美;孕育深情,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乃至整个世界。摒弃对功名利禄的过度追逐,追求精神的富足与高贵,塑造独特而美好的气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