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常常成为众矢之的,一旦出现不公问题,资本便被推出来承担骂名。然而,在痛斥之前,我们有必要从亚当・斯密的视角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的本质,重新认识这一复杂的社会规则。
资本主义的核心并非简单的资本,而在于产权。金钱虽古已有之,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产权才是关键。旧时代私有制多为满足自身及家庭生活,而资本主义时代的私有制,以资本家追求过剩产品交易获利为终极目标,即 “资本以增殖为第一及唯一要义”。这种对产权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例如,在私有产权边界清晰的国家,如美国早在 90 年前就制定劳动保护法案,是世界上率先强制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 40 小时工作制的国家,这体现了对劳工权益的重视与责任感。相反,在不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普通人面临掠夺风险,既无致富机会也无扩大生产动力。
资本主义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多样。官僚型资本主义,权力掌控资本,只保护少数人利益;寡头型资本主义以垄断资源和市场获利;大企业型资本主义也有类似特征。而企业家型资本主义则由消费者买单投票、企业家承担后果,是较为公平竞争的模式。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不能以偏概全地评判。
资本主义并非无视法律,反而更需要法治。尽管存在野心政客与寡头勾结破坏市场规则的情况,但一个良好的资本主义市场繁荣壮大的根基在于充分自由开放的竞争机会平等,而维护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公正完备的法治环境。就像早餐店老板,即使是最小的资本家,也不敢随意违背市场规则漫天要价,因为法律约束着他的行为。
从亚当・斯密理论来看,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规则,是人类社会交易的最优解。除皇帝与乞丐外,所有人本质上都是商人,都需交易,而交易需要规则,这一规则不能靠斗争与强制,而是人类自愿选择,如保护产权、遵守契约、自由贸易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哈耶克也指出,资本主义捍卫自由,只要人类追求自由,就离不开这一规则。
此外,资本家看似是资本主义的主角,实则背后的主角是资本。资本支配着人们的时间与劳动,让人们为资本增值而工作,这便是剥削的内涵所在。但同时,如果市场交换失败,资本家也可能破产走向赤贫。
总之,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规则,有着其独特的内涵与运行逻辑。我们应全面、客观地认识它,理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而非片面地批判或盲目推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应对与借鉴,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