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的《逍遥游》中,我们看到了大鹏鸟的宏大与蜩、学鸠的渺小。大鹏鸟深蓄厚养,直上九万里高空而后南飞,而蜩与学鸠却嘲笑大鹏鸟的行为,满足于在榆树、枋树之间短距离飞行。这启示我们,若一味模仿他人,像蜩与学鸠那样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和短暂的欢乐,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便会陷入鼠目寸光的境地。庄子并非让我们都去做大鹏,而是教导我们在可以选择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取那个小的,当外在没得选时,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泰然。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盲目地追随他人的成功模式,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追随内心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 “大”,实现内心的逍遥。
孔子也提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或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的人是不可救药的,强调了用心和追求深度的重要性。孟子则说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进一步说明了选择的态度决定人生的态度。这都在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随波逐流,只追求表面的、短暂的东西,而应追求更有深度和价值的目标,这其实也是一种追随内心的体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应该效法成功者,特别是超级成功者。他们觉得自己内心充满了心魔,会阻碍自己取得成功,所以选择模仿他人的道路。但这种模仿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和内心的真正需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兴趣和使命。如果一味地模仿他人,可能会在别人的道路上迷失自己,最终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和长久的逍遥。比如在乱世中,选择刘备、曹操、孙权是一种选择,选择吕布、董卓也是一种选择,但每个人的结局和所获得的成就都大不相同,这正是因为他们各自的选择和行为是基于自身的性格、能力和内心的追求。
模仿他人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取经验和借鉴,但如果完全失去自我,只知亦步亦趋地模仿,便难以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追随内心也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正如庄子所说,逍遥游是一种对于远大境界的追求,只要我们决定超脱世俗的一刻,便已经踏上了逍遥游的征程,而最终能达到何种境界,则取决于我们各自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