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从Should到Being的心态转变

从 Should 到 Being 的心态转变,是一种从既定的、刻板的 “应该” 模式,向更为灵活、开放的 “存在” 模式的深刻转变,而贝叶斯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转变的有力工具和视角。
在传统的 “Should” 心态中,我们往往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既定的观念,认为事情就应该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去发展和处理。然而,贝叶斯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被证伪,我们所秉持的观念和认知,其实都只是一种基于主观的信念,并非绝对的真理。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曾经被视为不可撼动的科学基石,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最终也被证明是有其适用条件的。这让我们明白,我们不能将过去的认知当作百分之百的信条,而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模型和理论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都存在被修正甚至颠覆的可能。
在贝叶斯主义的视角下,从 Should 到 Being 的转变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更加贴近真实的世界。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主观设定的先验概率就盲目地判断和决策,而是要通过不断获取新的事实和数据,利用贝叶斯公式来修正我们的认知,使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接近真实情况。这就好比在投资领域,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对过去经济形势的了解和既定的投资策略,就认为未来的市场一定会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新出现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而不是固执地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和计划。
贝叶斯思维的核心在于 “保持开放”,时刻提醒自己 “我可能是错的”,并不断获取新的信息进行迭代。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既定的解决方案,而是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例如,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能等到所有的思路都清晰、所有的资料都准备齐全才开始动手,而是可以先列出已知的事实和自己的初步想法,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修正,通过与文字的碰撞,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我们也要确立一些基本的信条和行事的底层逻辑,这些信条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又不能过于僵化地遵循,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从 Should 到 Being 的心态转变,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摒弃绝对化的思维,以更加客观、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要像拥有贝叶斯大脑一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逐渐从 “应该怎么做” 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向 “存在即合理” 的自在与从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