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其核心目的之一便是塑造完整的人格。从古代先哲的智慧中,我们可以汲取到丰富的启示。
庄子以大鹏与蜩、学鸠的对比,讽刺了世人的鼠目寸光和缺乏灵性追求。他并非让我们一味追求如大鹏般的宏大,而是教导我们在选择时,当有追求大的勇气,在无法改变外在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泰然。这启示我们,完整的人格应包含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修炼,不随波逐流,不被短暂无常的欢乐所迷惑,要有超越世俗眼光的见识和追求,不局限于表面的、广度的小玩意,而是去探寻生命的深度。
孔子对于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或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之人的批判,体现了他对积极进取、用心生活的重视。他倡导人们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避免成为心量狭小的小人。孟子则提出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们明白选择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从而塑造出有担当、有追求的完整人格。
庄子还通过大小之知的对比,如 “适莽苍者三湌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以及小年不及大年的阐述,让我们认识到知识和视野的重要性。完整的人格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长远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小利和短暂的时光,要有对更广阔世界和更深远未来的探索欲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逍遥游” 所传达的境界,更是为我们塑造完整人格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它告诉我们,要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和高远的境界。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在面对世俗的种种诱惑和压力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为所动,朝着自己所追求的远大境界不断前行,从而使人格更加坚韧和独立。
《道德经》中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的论述,以及对成功者素质的强调,如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培养人们的毅力和决心,让他们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承受挫折,不能被外界的嘲笑和困难所打倒。同时,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从而塑造出坚韧不拔、有追求的完整人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周围小人的影响,如孔夫子所说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里的 “小人” 并非指性别或身份,而是指那些会影响我们选择和判断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像孟母三迁一样,远离不良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与小人共鸣、共振、共利、共情,专注于自身人格的塑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