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经济发展的漫长历史中,非侵犯原则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和深刻的体现。从公元 0 年到 1800 年,全球人均 GDP 基本停滞不前,这漫长的岁月仿佛是经济发展的黑暗时代。然而,15 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算是一个例外,但也未能改变整体的停滞态势。直到 19 世纪工业革命爆发,情况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财富的指数级增长,人均 GDP 的年增长率从过去几乎为零提升到了 0.66%,之后更是不断加速。这一增长的背后,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力量在起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非侵犯原则得以彰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的需求去生产和经营,不受无端的干涉和侵犯。例如,企业可以自由地决定生产何种商品、以何种价格出售,只要它们能够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成功。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就是非侵犯原则的一种体现,它让市场成为一个发现过程,资本家们在其中探索前行的正确路径,而国家没有进行过度的干预和侵犯,从而激发了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自私自利这一被误解的概念,实际上也与非侵犯原则有着内在联系。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看似自私自利,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企业努力提供高质量、价格吸引人的商品时,它们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盈利,更是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了社会财富。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在非侵犯原则的框架下,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反而使得全球 90% 的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带来的积极成果。
然而,当一些人倡导社会正义时,却可能违背了非侵犯原则。社会正义往往通过国家的强制税收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但税收的强制征收本质上是一种侵犯行为。国家通过强制手段获取资金,这会降低人们的自由度,而且这种再分配方式可能会抑制市场的发现过程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例如,当国家对成功的资本家进行过度惩罚时,会破坏他们的激励机制,使得他们减少生产,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 “馅饼” 变小,对社会造成伤害。
从国家层面来看,自由国家和压制性国家的对比也凸显了非侵犯原则的重要性。自由国家尊重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遵循非侵犯原则,使得国家更加富裕、公民生活得更好、贫困率和极端贫困率更低,公民寿命也更长。这表明,当一个国家在经济制度中贯彻非侵犯原则时,能够为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非侵犯原则的价值和应用。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个人追求利益还是国家经济制度的构建上,都要坚守这一原则,让资本家、企业家能够在一个公平、自由且不受侵犯的环境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继续为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