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人的感觉和大脑,都是靠不住的

人的感觉和大脑,都是靠不住的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主角尼奥的觉醒之旅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真相。当他从“母体”中被解放出来,墨菲斯对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全是大脑接收的电子讯号。你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是互动的虚拟世界。”

这句话戳破了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假象:我们的感觉和大脑,是否真的可以信赖?

感觉的真相:虚拟的信号传递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感知外界的主要器官。然而,所有感知的最终处理,都是由大脑完成的。例如,视觉并非直接“看到”外界,而是通过光线进入眼球,刺激视网膜,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解读才形成画面。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运作模式也类似。大脑实际上接收到的只是神经系统传递的电信号,而非外界的真实物质。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完全模拟这些信号,我们的大脑便会接受虚拟的讯息为真实。也就是说,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取决于大脑如何解读信号。

哲学的警示:感觉与真实的矛盾

这一观点并非科幻作品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寓言”。他描述了一群囚犯从出生起便被锁在洞穴中,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影子就是全部的真实。然而,当一个囚犯被解放并见到洞穴外的世界后,他意识到之前所见的全是虚幻。当他回到洞穴告诉其他人真相时,却被认为是疯子。

类似地,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怀疑一切”的观点。他主张,感官体验是不可信的,无法作为判断世界真实的依据。因为感官本身可能受到欺骗,例如幻觉、梦境甚至人为的干预。

佛法的启示:依智不依识

佛教也早已指出,人类的感官和大脑会误导我们。佛教中提到的“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都是对感官和经验的综合反应,而这些反应本质上是不真实的。佛教主张“依智不依识”,认为只有智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真相。

佛教智慧包括对“空”、“无常”、“无我”的认识,强调一切现象的非永恒性和主观性。它引导修行者超越感官体验,依靠觉悟和正念看清真实的世界。

真实的定义:突破感官与大脑的局限

从《黑客帝国》的母体世界到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再到佛教的智慧哲学,都提醒我们:所谓真实,可能只是我们感官和大脑编织的幻象。感官收集信息,大脑解读数据,但它们并不能直接接触外在的实相。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通过这些工具间接构建的虚拟体验。

真正的真实,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在的智慧与觉知。当我们摆脱对感官和大脑的执着,超越“影子”所编织的幻象时,才能接触到更深层的实相。

正如佛陀所言:“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真实的世界,不在外界,而在我们的觉悟之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