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怀揣着梦想与渴望,一路奔行,却常常陷入迷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放下执念之举,难道就是要我们放弃努力吗?
且看那禅宗故事中的老和尚,背女子过河后潇洒放下,不被世俗戒条的执念束缚,顺应内心的善念,坦然前行。小和尚却因执念于清规,满心纠结。老和尚的放下,并非放弃作为出家人的修行与慈悲,恰恰是更高境界的智慧展现。这就如同我们面对生活的诸多 “执念”,有时以为坚守不放是努力奋进,实则可能是作茧自缚。
禅的心法启示我们,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般简单之事,多数人却难以做到。人们常常在该专注一事时,被诸多妄念干扰,这妄念便是执念的一种。为了迎合外界的节奏、他人的眼光,我们拼命努力,试图在功名利禄的赛道上争先,却忽略了内心真正渴望的宁静与满足。就像那些被伯乐挑选、改造的马,本有着在草原自由驰骋的真性,却为了达到伯乐所谓良马的标准,套上枷锁,奔赴战场。马的努力是为了虚名,可代价却是失去自由乃至生命,这是真正的努力吗?还是陷入了 “成为良马” 执念的误区?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发展迅猛,机遇与诱惑并存,人们在名利场上卷得疲惫不堪。为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个目标,朝着看似光明的方向一路狂奔。然而,回首却发现,心灵愈发空虚,身边美好尽被忽视。我们以为这是努力的必然代价,实则是被执念驱使,盲目追逐。庄子早在千年前就点明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可我们却难以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努力本应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自我更成长,可执念却常常扭曲了努力的方向。比如,有人执着于财富数字的增长,不惜牺牲健康、家庭去拼命加班、应酬,最后即便腰缠万贯,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这不是真正的努力,而是被 “财富至上” 的执念操控。相反,懂得放下执念之人,并非放弃成长与进步,他们顺应本心,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不被外界的虚荣标准干扰,张弛有度,如古人所言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满足足腹、足眠、足暖这些生活根基需求的同时,实现精神的富足。
《菜根谭》告诫我们,无名无位之乐最为真切,不饥不寒后的精神内耗才是大患。当我们被执念裹挟,做着不喜欢的事,见着不喜欢的人,内心疲乏无力。此时,放下执念,并非懈怠,而是重新审视自我,回归内心宁静。有道之人 “为腹不为目”,求实不求虚,以宁静恬淡为追求,而非在物欲中迷失。所以,放下执念绝非放弃努力,而是让努力回归本真,让心灵寻得归宿,开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