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纷扰的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被各种事务裹挟着前进,却常常忘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困了就睡,饿了就吃”,这句看似简单至极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从禅宗故事里,老和尚背女子过河后坦然放下,小和尚却耿耿于怀,我们看到了 “放下” 的智慧。而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 亦是如此,它倡导的是一种顺应自然、不执着、不纠结的心境。就像学禅弟子问师父何为禅,师父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如此简单,却鲜有人做到。该吃饭时,诸多事务缠身,错过了享受美食、滋养身体的时刻;该睡觉时,心里装满烦心事,辗转难眠,身体得不到休憩,长此以往,疲惫不堪。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被外界的功名利禄、琐事纷扰占据,失去了专注当下的能力。
回顾庄子眼中马的命运,原本自由奔腾在草原、顺应天性的马,在伯乐的 “改造” 下,为了虚名,套上马鞍盔甲,征战沙场,或马革裹尸,或战死疆场。这何尝不是现代人的写照?为了迎合所谓的成功标准,拼命奔波,追逐遥不可及的目标,忽视了身边的美好,陷入精神内耗。我们总以为追求更多才能实现价值,却忘了问问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困了、饿了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排在了功成名就之后,本末倒置。
睡眠不足会让大脑不堪重负,引发一系列问题,古人早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的智慧,明白张弛有度才能成就大事,足腹、足眠、足暖是修行根基。如今,很多人在争名夺利路上疲惫奔跑,卷到心力交瘁,却忘了停下来,像庄子说的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静下心听听内心声音,做想做的事。
《菜根谭》提醒我们,拥有名利权势看似快乐,实则清静自足的无名无位之乐更为真切;解决了饥寒,却陷入欲望带来的患得患失,才是更深的痛苦。当我们忙碌却内心空虚,做着不喜欢的事,见着不喜欢的人,就该反思是什么让自己变成徒有虚名的追求者。《道德经》也告诫,过度追求外在的声色货利,会让心灵空虚、发狂,圣人 “为腹不为目”,求本求实,不被物欲役使,建立宁静恬淡生活。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是让我们回归生活本真,关注身体需求,放下执念,在纷繁世事中寻得内心安宁,不被虚名浮利牵绊,真正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