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内部价值衡量器

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左右,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往往难以保持理性。《怪诞行为学》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诸多行为中存在的不理性现象,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源,便是我们缺乏一个 “内部价值衡量器”。
人们天生热衷于比较和攀比,这是一种源于追求优越感的原始动力。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做出不加对比的选择,总是习惯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确定彼此的关系和价格。在工资问题上,原本因工资上涨而满心欢喜,可一旦听闻他人工资更高,喜悦便瞬间消散;在选择商品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价格第二低的,这其实也是受比较心理的影响。商家更是巧妙利用我们的这种心理,通过设置诱饵商品,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他们的诱导陷阱。这种比较心理导致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使得我们难以真正看清事物的价值。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会受到 “商品定价的锚点” 影响。第一眼看到的价格或下定决心购买的价格,就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锚定,后续的购买行为都会以此为参照。黑珍珠原本没有市场,可当它被放置在与顶级珠宝同等的位置时,便供不应求,这就是赋予了黑珍珠一个新的价值锚点。对于那些无法比较或难以估计价值的产品,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而对于有类似产品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差异化竞争以自定义锚点。但如果无法做到差异化,就只能陷入价格和成本的竞争之中。
“免费效应” 也常常让我们失去理性。多数交易都有其利弊,但免费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高估免费物品的价值。我们在面对免费的东西时,往往不会去思考其真正的价值,也不会进行理性的比较,这就导致我们可能会因为免费而做出一些并非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因缺乏内部价值衡量器而产生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在内心构建起一杆价值秤,进行内部价值衡量。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专注于价值投资,而不是过分关注价格波动;在购买物品时,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该物品,以及它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带来足够的快感,以此来判断其真正价值,而不是仅仅比较价格。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比较的范围。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比较的心理,但我们可以选择比较的对象,去除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比较,减少不必要的自卑和嫉妒。
人生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我们应该认准自己的价值,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它。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与他人的比较并不能改变我们自身的价值,最多只会影响价格。所以,我们要去除这些无意义的比较,将关注点放在自身价值的提升上,拥有一个强大的内部价值衡量器,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