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他人的看法如何左右我们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人的看法常常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即使在市场经济默认人们行为理性,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的情况下,我们也往往难以摆脱这种影响,陷入不理性的行为之中。
人们天生喜欢比较,这是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原始动力。我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总是需要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确定彼此的关系和价值。比如在工资方面,自己工资涨了很多本应高兴,但当听说别人工资更高时,喜悦就会被不开心所取代。在生活中,我们照着别人的样子生活,盲目追随明星种草,商家利用我们这种心理,通过请明星代言广告来诱导消费。在选择商品时,我们也会受到比较的影响,通常会选择价格第二低的商品,而商家更是会设置诱饵商品,引导我们做出他们期望的选择。家庭的幸福感也常常取决于与亲戚的比较,一旦比较不过,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的选择同样受他人看法和自身比较心理的左右。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价格或下定决心购买的价格,会成为我们对商品的锚定,后续的购买行为都会受此影响。比如黑珍珠原本没有市场,但将其与顶级珠宝放在一起,就给了消费者一个新的锚定,使其变得供不应求。我们一旦习惯了星巴克咖啡的价格,再看到其他较贵的咖啡时,就会觉得价格可以接受。对于那些无法有效估计价值的产品,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而对于有类似产品的情况,差异化竞争才能自定义锚点,否则就只能陷入价格竞争。
免费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多数交易都有其利弊,但免费会让我们产生情绪冲动,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我们在选择免费东西时,往往不会去理性思考和比较,因为没有明显的损失。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推出各种免费策略,如赠品免费、买一赠一等,来增加我们的购买概率。然而,免费的东西有时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成本,比如博物馆免费导致排队时间过长,增加了时间成本。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我们生活在由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主导的两个世界中。在社会规范下,人们愿意相互帮助,以道德约束自己;而在市场规范下,一切以金钱来衡量付出和收益。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试图与员工建立社会规范,如宣扬公司使命、文化,提供各种福利等,但社会规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此外,羊群效应也体现了他人看法对我们选择的影响。我们常常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事物的好坏,从而决定是否仿效。比如看到别人排队买东西,自己也会跟着去排队。人们的社会感也会让我们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高看,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他人的看法对我们的选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影响,努力在内心建立起价值秤,衡量事物的真正价值,控制比较范围,理性对待免费的诱惑,分清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界限,避免盲目跟风,从而做出更加符合自己真实需求的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