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特质能否通过教育被教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审视如今的教育环境。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下,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观念里,去学校好好念书,毕业后找个安稳工作,这种旧建议在当下或许已经不合时宜。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却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塑造风险偏好低的学生,不鼓励离经叛道的思想,以分数论英雄,让学生们为了避免出错而远离风险,这无疑让年轻人错失了许多试错的机会,而试错,恰恰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 “穷爸爸” 和 “富爸爸” 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对特质培养的影响。穷爸爸常说 “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引导孩子思考 “我要怎样才能付得起”,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锻炼的不仅仅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就像小时候被给予工具,被鼓励自己动手造玩具,这培养出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和特质,显然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来获得的。
金钱观念也是一种特质,富爸爸信奉经济自立,鼓励孩子勇敢竞争,让孩子明白钱是一种让人自由的工具,同时强调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相比之下,穷爸爸对钱的漠视,让孩子错失了学习理财知识、掌握钱运转规律的机会。这表明,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传授并培养起来的。
在面对生活的态度上,“在事上磨心” 体现出不同的特质。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经验、抓住机会的人,会不断进步,而那些听任生活摆布、只会抱怨的人则难以成长。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特质,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人们学会去接纳生活的推动,主动学习新事物,从而成为智慧、快乐而富有的人。
追求完美常常是许多人的误区,“不要试图追求完美” 告诉我们,成功的本质并非达到绝对完美,而是比大多数人优秀即可。自律、韧商等特质对于成功至关重要,而这些特质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我培养来塑造。比如通过不断地自我约束和锻炼,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通过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创业成功需要胆识、学识和常识,穷人往往因害怕失去而不敢冒险,而学校教育有时又倾向于培养温顺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胆识和冒险精神。但如果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勇敢尝试,那么胆识这种特质也并非不能被教授和培养。
学校培养的学习习惯,比如记笔记、每天复盘等,让我们学会了自我进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是一种可以伴随一生的特质。而且,真正的学习需要智力、情感和体力共同参与,让自己在快乐中进步,这种学习方式和积极的态度,也能通过教育引导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许多特质是能够通过教育被教授的。无论是思维方式、金钱观念、面对生活的态度,还是自律、胆识等品质,只要教育方式得当,都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