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当工匠精神遇见阶层固化

日本,这个以工匠精神著称于世的国度,在精致的产品、严谨的工艺背后,隐藏着日益严峻的阶层固化问题。日本经济学家橘木俊诏在《格差社会》中指出,日本的社会和地域阶层差异正不断扩大。在繁荣的表象下,是底层民众难以突破的上升壁垒,大量年轻人面临着上升通道被堵死的困境,子继父业成为常态,阶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天花板阻隔。
工匠精神,在日本本应是一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传承。它代表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许多工匠世家,凭借着世代相传的技艺,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日本制造赢得了世界声誉。但在阶层固化的大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鱼店的儿子继续卖鱼,花店的女儿依旧卖花,这种看似稳定的传承背后,是年轻人失去选择其他职业道路、实现阶层跃升机会的无奈。
以羽生结弦为例,他是花滑领域的传奇,拥有卓越的技艺和傲人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然而,他在日本国内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从社会阶层来看,出身普通的他,即便取得了奥运连霸、两次紫绶褒章、一次国民荣誉赏的辉煌成就,却依然被视为 “庶民”。他坚持不签经纪公司,不投靠日冰协内部派系,这种独立的姿态在充满权贵的日本社会格格不入。日冰协作为管理花滑事业的机构,本质上成为权贵二代刷资历的地方,出身政治世家的桥本圣子等权贵对他百般排挤。同时,媒体也沦为工具,常年对他进行恶意狙击,从高中时代起就捏造绯闻谣言,煽动粉丝对其进行攻击,日冰协对此却坐视不管。
羽生结弦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阶层固化的日本社会,普通民众想要凭借自身努力突破阶层,往往会面临重重阻碍。年轻人在稍有冒头之后,大多只能选择投靠依附前辈或派系寻求庇护,否则就可能像羽生一样被恶意打压。这种现象不仅让个人的努力和才华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真正有天赋和热情的年轻人,可能因为害怕遭受不公而放弃追求卓越,转而选择随波逐流。
当工匠精神遇见阶层固化,本应是激发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匠精神,却在阶层的枷锁下举步维艰。要打破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打破阶层固化,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上升通道,让每一个怀揣工匠精神的人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非阶层束缚下的无奈坚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