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荀子与诸葛亮的教诲: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的秘诀

古代贤哲荀子与诸葛亮早已为我们留下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的宝贵教诲,结合现代的一些理念,更能让我们领悟其中的智慧。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深刻地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如同孟母三迁,为了孟子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迁居。我们都明白,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周围的环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我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无法轻易更改时,又该如何应对呢?这时候,诸葛亮在《教子书》里的教诲便显得尤为重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减少外界无关事务的干扰,避免与不良环境产生共鸣和共振。
马尔茨的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以启示。他认为人类的身体和思想如同可编程的电脑,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获取反馈来自我迭代。这与儒家倡导的反思不谋而合。孟子说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曾子也讲 “吾日三省吾身”。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反馈来纠正目标,就像自动瞄准的导弹不断调整方向,最终命中目标。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俗话说 “人挪活,树挪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要像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那样,积极为自己挑选适合发展的环境。如果当前环境不佳,我们要努力改变它或者远离它。但现实中,很多人总以为仅凭一时的新年决心就能改变自己,却忽略了生存网络的强大力量。我们周围的社交网络如同一个巨大的引力场,从我们出生起就不断影响着我们。改变生活最持久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周围的人,改变我们所处的生存网络。
在现代社会,外界的诱惑纷繁复杂,《道德经》中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对各种外界输入进行分析和辨别,减少不必要的共振与共鸣。我们要像荀子和诸葛亮所教导的那样,在复杂环境中坚守自我,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志向,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选择良好的环境与社交网络,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