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工程学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却能为我们提供独特且互补的见解与方法。
马尔茨,这位《心理控制术》的作者,以整容医生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身体与心理之间微妙的联系。他发现,整容手术不仅改变外貌,更能对人的行为个性、能力才能产生深远影响。受反馈回路和自动控制理论启发,他将身体比作容纳心灵的机器,改变身体也能重塑心灵。这表明,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从心理学角度看,马尔茨认为人类的身体和思想如同可编程的电脑,每个人都能为内置的成功机制重新编程,以实现目标。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在反馈中学习,通过 “获得反馈后纠正目标” 这一关键技能,实现自我迭代与持续成功。儒家所倡导的反思,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孟子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曾子的 “吾日三省吾身”,都强调了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调整与进步的重要性。
而从工程学的自动控制理论出发,我们能得到更多关于自我提升的启示。自动控制中的反馈机制,与我们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调整行为的过程高度相似。正如工程师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调整机器运行,我们也应从生活的反馈中汲取养分,优化自身发展路径。
环境在自我提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俗话说 “人挪活,树挪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生动诠释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如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优质的环境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不良环境则可能阻碍我们的发展。从系统论思维来看,外界的各种输入,如《道德经》中提到的 “五色”“五音”“五味” 等,都可能干扰我们的身心平衡。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和筛选,减少与不良环境的共鸣与共振。
社交网络作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小觑。改变生活最持久有效的方法,便是改变周围的人。我们常常忽视生存网络的力量,总以为仅凭一时决心就能轻易改变自己,却不知我们的身份和行为深受所处网络的塑造。对于渴望改变的人来说,重新评估参与的网络,寻找更契合自身发展的新网络至关重要;而对于生活顺遂的人,珍惜现有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同样意义重大。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硅基文明时代,自动化工程师致力于用更好的传感器替代人类传感器,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与变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
从心理学到工程学,跨学科的视角为我们的自我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关注身心联系、利用反馈机制、优化生存环境以及积极应对职业挑战,我们能够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实现更加卓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