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掠过秋日晴空,兄弟二人仰首望见,猎物尚在云端,争执已然落地。一人主张烹煮,一人坚持炙烤,言辞激烈,唾沫横飞,直至惊飞猎物,空余手中紧握的弓矢。这则古老寓言,宛如一面铜镜,映照出无数企业肌体深处的痼疾——内耗。那种看似各执一词、实则共赴虚无的消耗战,其毁灭性远超外部竞争的明枪暗箭,常在无声处蛀空根基。
企业航船内部,暗流汹涌常起于目标的不谐。战略方向犹如灯塔,若塔上灯火闪烁不明,船舱内舵手们必然莫衷一是。甲部门高举“市占率”旌旗冲锋,乙部门紧抱“利润率”算盘固守,丙部门则独树一帜追求“创新度”。当短期利润指标与长期品牌建设产生龃龉,当市场份额的扩张以牺牲利润空间为代价,目标体系的内在分裂便为无休止的拉锯战埋下引线。资金、人才、时间这些宝贵的资源,像兄弟二人手中的箭,本该射向高空的雁,却在无谓的口水战中纷纷折落尘埃。部门壁垒高筑,信息如涓涓细流难以汇通,每个决策都需在错综复杂的流程迷宫中穿行,消耗着决策者的耐心与组织的活力。这般情境下,再宏伟的战略蓝图,也终究沦为挂在墙上的装饰画。
更致命的是,议而不决的拖延往往成为扼杀良机的无形之手。市场如战场,战机瞬息万变,如同寓言中那只稍纵即逝的雁。一个极具潜力的新产品因“风险论证”流程冗长而错失上市窗口;一项关键并购因部门间的权责扯皮而谈判破裂;一次重要的危机公关因多头指挥、口径不一而演变成更大灾难。就在内部争论该“煮”还是“烤”的宝贵时间内,竞争对手早已将鲜美的大雁纳入囊中。正如《孙子兵法》所警,“兵贵胜,不贵久”,商业竞争同样贵在决策的果决与行动的迅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机会成本在漫长的内耗中层层叠加,最终压垮了企业腾飞的翅膀。
内耗的温床,往往滋生自权力构架与制度设计的罅隙。缺乏明晰的授权体系与顺畅的沟通机制,责权边界模糊不清。如同韩非子所言,“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多头管理、汇报线重叠,导致责任推诿、指令冲突成为常态。会议室里,议题从目标设定滑向私人恩怨,从数据研判转向情绪宣泄,众人舌战不休而决策遥遥无期。制度若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相容的导向,便容易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集体困境。当个体的“精明算计”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当局部最优取代了全局最优,组织便在无形中被分割成各自为战的碎片,合力消散,方向迷失。
纵观历史,楚汉相争时,项羽刚愎自用,麾下范增奇谋迭出却难获信任,终致垓下悲歌,其内部猜忌与信任崩塌远胜刘邦阵营的协作。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其成功亦在于军中号令统一,如臂使指。破解内耗,需构建如臂使指的指挥中枢。核心在于确立清晰、统一的目标愿景,并层层分解,使组织上下同欲。建立扁平的决策通道与高效的授权体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足够的决策空间。培育坦诚开放、基于事实的沟通文化,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共享。领导者当如良将,善于调和鼎鼐,明辨是非,及时仲裁,将争议引向建设性轨道。有效的激励制度亦不可或缺,其核心在于使个体、部门利益与组织整体目标高度一致,驱动众人合力拉弓,而非争扯弓弦。
兄弟争雁的警钟长鸣。企业当以史为鉴,深刻体认内耗这柄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标明确则内耗减,决策通畅则效率升,资源聚焦则力量强。唯有力避兄弟相争、雁飞人散的覆辙,方能凝聚磅礴合力,让企业之箭精准有力地射向市场的鸿鹄,而非在无休止的内部角力中空耗心力,坐失良机。组织的真正力量,源于向心而非离心,源于协同而非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