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儒家思想到现代科技:探索现代社会困境与传统文化复兴的交织路径

儒家思想与现代科技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并不冲突。现代性困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本主义过度放纵了人的欲望,资本主义为了应对生产过剩的问题,创造了消费主义这种怪物。人们在实现欲望和未实现欲望之间徘徊,陷入无尽的循环。经济下行加剧了这种精神苦闷,在我国,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卷”。就像在电影院里,前排的人站起来看电影,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每个行业都在内耗中陨落,最终导致行业整体陷入困境。
当其他国家开始反思现代性问题时,我们国内却出现了一大批人对传统儒学猛烈开火。有人甚至认为,现代性困境是因为对儒家思想清算不彻底造成的。然而,国家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态度已经有所改变。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活动的出现,以及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为了凝聚民族精神和进行文化输出。整个世界都在寻找应对现代性困境的方法,而从哲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困境都是人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带来的,归根结底是人的欲望放纵。
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人类学说都把节制欲望当成最高的美德之一。西方使用的是宗教,中国则是儒家的重德修身。这种态度的转变让一些人感到恐慌,因为他们既不了解困境的由来,也不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看待孔子和儒家。从五四运动开始到建国初期,我们曾经无理性地批判孔子和他的学说,现在它有“复辟”的可能,岂不很可怕吗?那些把消费主义当做盛宴享受的人,自然害怕这种转变。
面对现代性困境,有人回到传统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自然会遇到批评和辩论。糟糕的辩论环境也加剧了这种批判的烈度。科学主义者常常怪罪儒家导致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虽然他们大部分信仰的是带来便利的技术而非勇于否定自己的科学。全世界那么多文明都没能产生科学思维方式,凭什么儒家就必须要产生?科学思维并不容易产生,全世界也只有希腊凑齐了逻辑、数学、理念论等必要因素,但也没产生近现代科学技术,直到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学说才催生出现代科技。
其他文明几乎都把世界本质归结为神,落实到信仰。我们的祖先把它归结为道,落实在德性和宗族,已经领先99%的同学了。向其他文明学习我们缺乏的东西是我们以及以后很多代中国人的责任,保护我们自己文明中有价值的部分也同样重要。从近代鸦片战争开始,我们一直被西方压迫,尽管经历了洋务运动,我们还是没有摆脱甲午海战失败,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款的痛苦。五四运动时,我们彻底否定了自己的文化,甚至一度有学者提议废除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
这种矫枉过正的态度让我们失去了文化自信。我们的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背负了过多的痛苦,不管是列强侵略、割地赔款,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军阀混战,几乎要压垮这个民族。最终,那个时代的人把痛苦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无情打压。怎么会如此落后?一定要有个人出来背锅,孔子就被选中,必须背这个锅。相反,我们看当时的日本,同样是明治维新,以儒家的阳明心学为根基,他们做到了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他们也很好地保留了儒家的思想和文化。包括后来崛起的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也没有摒弃儒家思想,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走到了发达国家的序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